春秋战国列国(春秋战国列国纷争的原因)

2023-05-22 19:48:37  阅读 205 次 评论 0 条

本篇文章与大家谈谈春秋战国列国,以及春秋战国列国纷争的原因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春秋战国有多少个国家啊?

春秋时期有108个国家.

齐、晋、秦、楚、陈、吴、越、韩、赵、魏、宋、鲁、卫、郑、钜、邾、杞、杨、蔡、剡、任、藤、费、倪、曾、缯 、邳、巢、随、钟吾、刘。

六、召、周、道、房、沈、申、苏、温、廖、舒、舒鸠、舒庸、舒廖、燕、南燕、许、徐、虞、虢、黎、无终、中山、安陵、邓、贾、邢、甘。

荣、巴、蜀、单、州、胡、唐、赖、权、莱、逼阳、纪、遂、谭、代、尘轿黄、项、耿、霍、魏、息、梁、芮、滑、薛、邿、章、顿、陆浑、肥、鼓。

赤狄潞国、江、根牟、应、罗、樊、毛、程、宿、詹、焦、祝、吕、聂一百零四国。

另有义渠、大荔、孤竹、山戎。共计派搭肆一百零八国。

扩展资料:

比较重要的有齐国、晋国、宋国、陈国、郑国、卫国、鲁国、曹国、楚国、秦国、吴国、越国、燕国等。

1、齐国

齐国的祖先是周文王的谋臣姜子牙之族,他因助周灭商有功被封为齐侯,同时周统治者赐予齐国一种特权——可以讨伐有罪的诸侯,凭借这项特权,齐国在西周时期已发展成为东方的大国。

春秋年间,齐国出现了一位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齐桓公。

他依靠谋士管仲整顿国政,设各种官吏,各司其职,并分全国为二十一乡,其中工商六乡、士十五乡,此十五乡即为农乡,乡中之人在和平时专心务农,战时当兵。

如此几年之间,齐国国富民强,到周僖王三年(公元前679年),齐国已称霸北方。

后来,齐国又于周灵王五年(前567年)消灭了东夷大国——莱,使之土地扩大了一倍以上,成为真正数一数二的大国。

公元前386年,田和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

周安王二十三年(前379年),齐康公死,姜姓齐国绝祀。

田氏仍以“齐”作为国号,史称“田齐”。

2、宋国

宋国是周朝三恪之一,国君子姓,国都亳(今河南商丘)。

周武王伐纣,商朝覆灭,周武王分封诸侯时,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以奉其宗祀。

武王死后,武庚叛乱,被周公平叛杀死,另封纣王的庶兄,当年曾降周的微子启于商丘,国号宋,以奉商朝的宗祀。

孔子的论语尧曰篇曾记载此一原则叫做“兴灭国,继绝世”。

宋国后来逐渐发展强大,宋襄公曾经成为春秋时期五霸之一,历史记载宋襄公在军事作战时实行不切实际的“仁义”,结果被楚军击败,宋襄公也因伤重身亡。

以后北方晋国和南方楚国争霸时,宋国夹在中间,战事连年不断。

80年间,遭遇了40次以上的战争。

周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546年),宋国令尹向戎因为和晋楚两国令尹有私交,又正当两国交兵疲惫之际,发起和平大会,在宋国召开十国参加的“弭兵之盟”,使宋国保证了十余年的和平时期。

公元前487年,宋景公出兵灭亡曹国。

战国时期,宋国君主宋康王推行王政,使宋国再次强盛起来。

公元前286年,宋国发生内乱,齐、楚、魏三国趁机举兵灭宋。

3、晋国

晋国出自周成王弟唐叔虞。

东周初期,晋献公(前676年-前651年)建都绛(山西翼城县),开始了晋国的霸业。

晋国先后消灭霍、耿、魏、虞、虢等一些北方小诸侯国,统一了汾河流域。

前六三六年,献公之子重耳即位,他曾被献公放逐十九年之久。

在这十九年之中,重耳周游列国,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故而他枝裂回国后便立即着手整顿政事,他与大臣们君臣一心,先后两次率晋、秦、宋、齐四国联军南击楚国,占领了南方的大片领土。

晋军南征促使华夏文明进一步流传到长江以南地区,加快了中华民族大融合的步伐。

到了春秋后期,晋国的统治出现危机,并最终分裂成韩、赵、魏等几个独立的诸侯国家,史称“三家分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秋

古时列国那几个国家

温国 刘国 荣国 甘国 樊国 尹国 周国 王叔国 成国 原国 召国 苏国 单国 詹国 巩国 毛国 齐国 晋国 楚国 秦国 吴国 越国 鲁国 郑国 宋国 卫国 许国 陈国 蔡国 燕国 曹国 祝国 聂国 纪国 鄅国 邾国 莒国 向国 极国 邿国 滕国 薛国 小邾国(郳国) 滥国 郯国 炎国 鄟国 郕国 宿国 项国 谭国祥毁 遂国 须句国 鄫国 鄣国 州国 淳于国 郜国 茅国 焦国 任国 邳国 牟国 于余邱国 根牟国 逼阳国 鄢国 苏国 密国 胡国 焦国 共国 凡国 鄢国 葛国 于国 东虢国 杞国 申国 吕国 郐国 戴国 鄎国 黄谨陆备国 蓼国 潘国 光国 逼阳国 上鄀国 下鄀国 弦国 滑国 阳国 原国 江国 邘国 应国 蒋国 邶国 祭国 沈国 麋国 过国 道悉镇国 唐国 樊国 胙国 雍国 西虢国 北虢国 南虢国 杜国 郇国 虞国 魏国 贾国 霍国 耿国 韩国 杨国 仇由国 倗国 梁国 芮国 小虢国 雍国 毛国 上鄀国 轸国 鄂国 随国 曾国 夔国 罗国 鄘国 邓国 权国 郧国 胡国 绞国 赖国 顿国 析国 鄾国 廪国 六国 英国 黄国 钟离国 舒国 舒庸国 舒鸠国 舒蓼国 舒龙国 舒龚国 舒鲍国 桐国 养国 巢国 徐国 宗国 萧国 皖国 贰国 泉国 妢国 妣国 肥国 鼓国 北燕国 邢国 蜀国 巴国 都国 轸国 道国 房国 厉国 西黄国 柏国 谷国 邗国 钟吾国 莱国 夷国 鲜虞国 义渠国 骊戎 燕京戎 绵诸国 山戎 犬戎 西戎 戎蛮 白狄 赤狄 长狄 鄋暪国 翟国 西不羹国 户戎国 陆浑戎 无终国 令支国 鲜虞国 孤竹国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属地及其重要关口

春秋的主要诸侯国有秦国 齐国 晋国 楚国 吴国 越国

秦国

秦国并不是最强大的国家,但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秦成为春秋时期发展最快的国家.在秦穆公执政期间,曾任用谋臣百里奚,使秦国强盛一时.但秦国地处中原之西北,与戎狄、羌等北方诸族混居,故华夏诸侯一直以秦为戎狄国,禁止其会盟中原,而这却给了秦一个良好的发展机会,秦的进一步的西扩,巩固其西部大国的地位,但其实力仍在中原强国之下,所以得以发展,免受战争烦恼

齐国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第十五位君主,姓姜,名小白,齐厘公子,齐襄公弟,公元前685年-前643年在位,是首先称霸中原的国君.是春秋五霸之一,之所以能够称霸,是因为重用管仲,在加上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所以能够称霸,其实齐国一直是没什么太大的作为,所以不解释

晋国

晋国原处于戎狄游牧地区,东周初期,晋献公(前676年-前651年)建都绛(山西翼城县),开始了晋国的霸业.晋国先后消灭霍、耿、魏、虞、虢等一些北方小诸侯国,统一了汾河流域.前六三六年,献公之子重耳即位,他曾被献公放逐十九年之久.在这十九年之中,重耳周游列国,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故而他回国后便立即着手整顿政事,他与大臣们君臣一心,先后两次率晋、秦、宋、齐四国联军南击楚国,占领了南方的大片领土.晋军南征促使华夏文明进一步流传到长江以南地区,加快了中华民族大融合的步伐.到了春秋后期,晋国的统治出现危机,并最终分裂成韩、赵、魏等几个独立的诸侯国家,史称“三家分晋”.

楚国

西周初年,荆人的残部主要是季连的芈姓后人,已西迁至丹水与淅水之间.鬻熊为首领时,审时度势,率楚民背弃商纣王,西行投奔周文王,并受到周文王的器重,周武王继位后,有图南之意,楚人觉察后,在鬻熊之子熊丽的率领下,举部南迁至睢山与荆山之间,暂时避栖于荒野之地.周成王时,周公避祸于楚,楚人敬之如上宾,周公大感其德,周公回朝后诉说此事,感动了周成王,于是周成王封熊丽之孙熊绎为楚君.荆楚开始跻身于诸侯之列,楚国正式诞生了.

楚人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惨淡经营,至熊渠时初露峥嵘.熊渠是熊绎第四代孙,是一位既有才识又有进取精神的君主,他整军习武,趁着中原动乱之机,开始了开疆拓土的进程.三苗早已归顺荆楚,熊渠把征伐重点放在西部和东部.在西征中,攻打了庸国(今湖北竹山境内),拉开了拓疆序幕.在东讨中,楚人攻打了位于今湖北中部的扬越,势力推进至江汉平原.接着远征,攻打了位于今湖北鄂州境内的鄂国. 征战既后,楚国逐渐兴盛起来,真正立于诸侯之林,熊渠离经叛道,分封3个儿子为王,镇守长江中游的3个要地:虽然在周王朝的压力之下,熊渠取消了3个儿子的王号,但楚国仍然在江汉平原扎稳了根基.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历史进入春秋战国时代,平王三十一年(公元前740年),熊通为楚地之王,继续了熊渠的开篇拓土历程,公元前706年,楚国攻打姬姓诸候国随,并逼周天子晋升其爵位.遭拒绝后,熊通亲率大军再次征讨随国,大获全胜后,熊通自称"楚武王",成为天下诸侯中第一个敢于自己称王的国君.楚成王时,楚国在坦衫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显强盛,楚国的大国声威真正建立起来了.

成王两传至庄王.庄王励精图治,终成霸业.庄王曾雀备率领楚军,浩浩荡荡开赴伊水与洛水之间,对周天子耀武扬威.庄王武功之时,选拔孙叔敖实行文冶,楚国出现了经济繁荣、文化灿烂的鼎盛局面.

吴楚大战后,楚国经过8年的休养生息,逐渐恢复了元气.惠王时,历史进入战国时代,其间,楚国和诸侯列国战战和和,并无大的建树,一直延续到简王、声王.公元前400年,韩、赵、魏合兵数次攻楚,向楚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楚悼王谋求富国强兵之道,任用吴起开始变法,并取得了成效,一时间,楚国兵强马壮,横归中原,初露称雄之势.

威王后期,楚国成了七雄中唯一能与秦国抗衡的大国,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安徽北部,幅员空前广阔."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楚国至此进入了最鼎盛的时期.

吴国

吴国是中国周朝时的一个诸侯国,其国境位于今天江苏省南部苏州、无锡、常州一带.吴国的顷信毁开始不明,传说周文王的伯父太伯和仲雍为了将他们的王位让给周文王的父亲季历出逃到江南建立吴国.这个传说的准确性无可考证.到春秋时期为止,吴国是中原边上的一个不重要的小国,有可能吴国到春秋时刚刚开始使用从中原引入的君主制度.春秋时期,吴国与中原的诸侯国的交往越来越密切,也开始与其他诸侯国争雄.吴王阖闾在今天的苏州建立都城,任用伍子胥和孙武攻破楚国都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阖闾的儿子夫差不顾国家连年征战空虚,与齐国和晋国争霸,令伍子胥自杀,忽视了边界上的越国,被越王勾践趁虚而入.前473年,夫差兵败而逃,被围困在秦馀杭山(今天苏州南阳山),向勾践求和,勾践不准,夫差自杀,吴国灭亡.

越国

越国是以绍兴为核心地域建立的浙江大地上第一个古朝,公元前473年,越灭吴后,越国的势力范围曾北抵山东,南入闽台,东濒于海,西达皖南、赣东,雄踞东南,

公元前三一二年正当秦、韩、魏与楚齐对峙、楚调发大军包围秦兵于曲沃和商於的时候,越王派使者以“乘舟”(君王乘坐用以指挥作战的大船)、战船三百艘、箭五万支,送给魏国(《水经·河水注》引《纪年》),支援魏国.这样运送大批水战所需的军用物资到魏都大梁,必须从长江经邗沟,再经淮水和鸿沟,可知当时越的国力仍能控制邗沟和淮水的航行.这时越王原要伐齐,经齐王使人游说越王,越不攻齐而攻楚,被楚打败.因此楚图谋灭亡越国,消除后顾之忧,并扩展领土到江东一带.公元前三○七年秦武王举鼎绝膑而死,秦国有争立君位的内乱,一时无暇对外兼并,楚就趁这个时机图谋攻灭越国.楚国曾派大臣昭滑到越国去活动了五年,到公元前三○六年(楚怀王二十三年),楚国乘越内乱,把越国灭亡了,把江东建设为郡.

春秋时期,各个诸侯国纷纷兼并其他小国,其中以楚、齐等大国甚之.

到春秋末年,大部分中小国家以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统治的的时代.至此,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便告一段落,随之而来的是另一个割据时代——战国.

战国中秦国

商鞅在秦国掌权二十余年,他的新法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得到较为彻底的推行.惠王即位后,商鞅虽然遭车裂,但新法未变,最终实现了秦由落后变强盛的巨大飞跃.

春秋战国时期七国国都在哪?

1、齐国国都在临淄(今山东淄博)。

齐(前11世纪—前221年)

本为姜姓,吕氏。田氏代齐后,史称“田齐”,妫姓,田氏。是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之一。

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为诸侯,姜姓吕氏齐国为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称侯,仍沿用齐国名号、世称“田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在战国中晚期称王(曾一度称东帝)。前221年,齐王建向秦王嬴政投降,秦国统一六国,齐国覆灭。

2、楚国国都比较多,分别在丹阳、郢、鄀、鄢、陈、矩阳、寿春。

楚国(前1115年—前223年)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熊氏。周成王时期,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

楚国在周文、武之世开始崛起,奄有江汉,史称“大启群蛮”。前704年,熊通僭越称王,是为楚武王。楚成王时,楚国在令尹子文的治理下更显强盛。楚庄王时,任用虞邱子、孙叔敖等贤臣,问鼎中原、邲之战大败晋国而称霸,开创春秋时期楚国最鼎盛的时代。

进入战国,楚悼王任用吴起变法,一时间兵强马壮,初露称雄之势。 楚宣王、楚威王时期,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幅员广阔。楚国至此进入了最鼎盛时期。

楚怀王时期灭越国,但因为怀王用人不当以及秦相张仪欺诈导致国势渐衰。前223年,秦军攻破楚都寿春,楚国灭亡。前209年,楚地起义军将领项梁起事,在薛城立楚怀王的孙子“熊心”为新“楚怀王”,重新建立楚国,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派人杀死楚怀王熊心。项羽在楚汉战争中兵败自杀,刘邦建立汉朝。

3、燕国国都在蓟(今北岁铅京市房山)。

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

公元前1044年,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姬奭于燕地,是为燕召公。

前7世纪,燕国向冀北、辽西一带扩张,吞并蓟国后,建都蓟(今北京市)。燕国国祚八百二十二年,在诸侯列国中始终处于中下游地位。

前228年,秦灭赵,陈兵易水,燕太子丹暗派荆轲刺秦,最终失败,荆轲被杀,秦王嬴政大怒,即命王翦发兵攻燕,前226年,燕王喜率公室卫军逃辽东。

前222年,秦王政派王贲率军进攻辽东,虏燕王喜,燕国灭亡。秦在燕地设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及辽东郡等。

4、韩国国都一开始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迁都到了新郑。

韩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周朝的诸侯国之一,是战国七雄之一,与魏国、赵国合称三晋,国君为姬姓韩氏,是晋国大夫韩武子(晋武公叔父)的后代。公元前453年,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灭智伯荀瑶,瓜分晋地,是为晋阳之战。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韩国建立,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县)。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国,迁都新郑(今河南郑州)。前325年魏惠王与韩宣惠王(韩威侯)在巫沙会面,并尊为王。前230年韩国被秦国所灭,所在地设置颍川郡。

韩国以其著名的兵器——弩,为各国所畏惧。所谓“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韩国的弩能射800米之外,“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除此以外,韩国的剑也异常锋利,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乎滚好斩坚甲铁幕”。

韩国国势最强是韩昭侯在位时。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韩国成小康之治。由于地处中原,韩国被魏国备册、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 所以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国土也是七国之中最小的一个,使韩国成为山东六国中第一个被秦所灭的诸侯国,于前230年覆亡。

5、赵国国都在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附近)。

赵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2年),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

国君嬴姓赵氏,为商朝名臣飞廉(蜚廉)次子季胜之后,原为赵侯。至造父以下六世至奄父,奄父生叔代,叔代以下五世至赵夙,赵夙孙赵衰事晋献公之子重耳。赵衰随重耳逃亡十九年,重耳返国为晋文公,赵衰任国政。

赵衰卒,其子赵盾嗣;赵盾卒,其子朔嗣。朔子赵武于晋平公十二年(前546年)为晋国正卿,赵武传赵景叔,赵景叔传赵鞅,即赵简子(前518年—前458年),赵简子传赵襄子(前457年—前425年)。

赵烈侯六年(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周威烈王始命赵烈侯赵籍为侯。至赵武灵王(前325年—前299年)始称王,至王迁,前222年,灭于秦国。

赵国全境东北与东胡和燕国接界,东与中山及齐国接界,南与卫、魏、韩三国交错接界,北与楼烦、林胡接界,西与韩、魏两国交错接界。

国都在晋阳(今太原),前425年迁中牟(今鹤壁),前386年赵敬侯迁到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前372年赵成侯立邢为信都(今河北省邢台市桥东区),为赵之别都,赵国在邯郸、邢台定都长达一个半世纪。

6、魏国国都一开始在安邑,后来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

魏国(前11世纪-前661年)西周初年周成王分封的诸侯国,首任国君失载。册封地于今山西芮城县北,国君为姬姓魏氏。公元前661年(晋献公十六年),魏国被晋献公攻灭,封给毕国后裔毕万(战国时魏国国君先祖,毕国始祖是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

魏国最初国土为现在山西芮城县和陕西大荔县一带。“魏”是“大”的意思(《史记》:“魏,大名也。”服虔:“魏,喻巍巍高大也。”)在晋献公的时候晋国曾经有过一次规模比较大的兼并战。周惠王十七年(前661年),魏国为晋国灭亡。

晋献公灭魏后,以魏地赐给毕万作为采邑,于是毕万就改氏为魏(这就有点像商鞅一样以封地为氏)---是晋国魏氏的由来。毕万之孙因跟随公子重耳流亡有功,被封为大夫,称魏武子。前445年的三家分晋事件中,魏氏自立为诸侯,建立魏国。这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说的战国七雄中的魏国。

7、秦国国都在咸阳(今陕西咸阳市西)。

秦国(前770年—前207年),周朝时华夏族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的诸侯国,始祖秦非子是商纣王手下名将飞廉(蜚廉)之子恶来之后。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镇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颇受商朝重视,为商朝贵族并遂为诸侯。

周孝王时,秦先祖秦非子因养马有功被周天子封为附庸。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再次赐以秦(天水),即大骆之族所居的犬丘(天水)之地。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杀,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赏识。

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又被赐封岐山以西之地。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

秦穆公时先后灭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个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并稳定大后方以后,才奠定了其作为春秋大国的基础。战国初,魏国连年进攻秦国,夺取了河西之地,秦国被迫退守洛水以西。秦孝公时,任用商鞅进行变法,秦国因此与日俱强,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公元前316年秦并巴国和蜀国。

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于前230年至前221年十年间灭掉六国,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王朝——秦朝。

百科达人为你提供春秋战国列国和春秋战国列国纷争的原因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地址:http://www.786o.com/baike/108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