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陵卫本是一支军队,如何变成地名的呢?(孝陵卫是景区吗)

2023-05-16 02:16:40  阅读 113 次 评论 0 条

今天小编给各位分享孝陵卫本是一支军队,如何变成地名的呢?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孝陵卫是景区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和分享哈!

本文目录一览:

卫岗牛奶为什么要叫卫岗啊有什么特别的说法吗?

卫岗牛奶 简单来说,是因为卫岗牛奶厂原厂所在的地方叫卫岗,是南京卫岗地名而命名的

南京孝陵卫位于中山门外紫金返改轿山南麓。因明孝陵的卫队曾驻守此地而得名。今孝陵卫镇、孝陵卫街、孝陵卫西桥等地名,均因“孝陵漏肆卫”而得名。“卫”是明代军队编制的歼坦名称。明代各省辖区均分为数个防区,每区设卫戍守。卫下设所,有千户所和百户所之分。

希望对你有帮助

孝陵卫是明朝的二十六亲卫吗

孝陵卫并不属于明朝皇帝直属的亲军二十六卫

亲军二十六卫,他信纯物们分别是:

锦衣卫、旗手卫、金吾前卫、金吾后卫、羽林左卫、羽林右卫、府军卫、府军左卫、府军右卫、府军前卫、府军后卫裤碧、虎贲左卫滑液(以上12卫,洪武时设置).

金吾左卫、金吾右卫、羽林前卫、燕山左卫、燕山右卫、燕山前卫、大兴左卫、济阳卫、济州卫、通州卫(以上10卫,永乐时设置).

腾骧左卫、腾骧右卫、武骧左卫、武骧右卫(宣德八年设置).

锦衣卫:掌侍卫、仪仗、缉捕、刑狱.

旗手卫:掌旗鼓、守卫.

府军前卫:统领幼军(补充兵).

金吾、羽林等十九卫,掌守卫巡警.

腾骧等四卫,掌随驾护卫.

有孝陵这个地名吗?

南京市玄武区的东部,紫金山南麓有个举蔽纤

孝陵卫

,原是孝陵卫镇,并桐据记载,孝陵卫得名于明代,当时曾在这里驻军保卫

明正仿孝陵

,以此得名。

卫岗的由来

宋美龄与卫岗牛奶不得不说的内幕。。。【转帖】

花音小小 2012-09-28 14:00:46

宋美龄的一生是近代中国社会的缩影,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末,在南京许多地方都留下了生活和社会活动的足迹。在南京东郊的卫岗,宋美龄把这一地区作为扶助贫孤的热土,在她的赞同倡导下,先后建立了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惠农贫民小学、果木场、家禽场等,其中1928年-1949年与卫岗牛奶和奶牛结下的二十一年的情结,堪称近代奶业史上的传奇。

1929年宋美龄在南京中山陵园卫岗创办了卫岗奶牛场,是全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由国民政府创办的奶牛场,宋美龄亲自从美国和加拿大引进30多头黑白花纯种奶牛。奶牛场是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的实验农场。

牛场的诞生——北伐战争后的爱心产物

1924年-1927年,北伐战争即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消灭吴佩孚、孙传芳等北洋军阀军队40余万人,收复大半个中国,结束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残酷的战争也留下了大量革命军烈士的遗孤。

1928年10月,蒋介石向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提议:设立遗族学校筹备委员会,由蔡元培、何应钦、宋庆龄、宋美龄、何香凝等人担任委员。筹备委员会在中山陵园设立办事处,负责筹建。同年11月,国民政府决定创办“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收容和培养北伐战争中阵亡者的子女和亲属。名誉校长为宋庆龄,实际校长为宋美龄。在宋氏姐妹的督促下,筹备工作得以顺利进行。蒋介石也亲自多次前去,最后学校的校址选定在中山陵园范围内,就是今天南京中山门外卫岗55号,南京军区政治部前线歌舞团所在地的范围。

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占地共200余亩,1929年9月落成。校门为传统牌楼式,校门正面由国民党元老谭延闿书写“国民革命军遗族学校”,背面是蒋介石亲笔题的“亲爱精诚”四个大字。学校招收学生皆是追随孙中山革命而英勇牺牲的烈士遗孤,目的是让他们在孙中山先生长眠之地生活和学习,感受孙中山先生的伟大革命精神。学校设有小学六个年级,入学年龄6至11岁。另设一个职工科农事班,入学年龄最大不超过20岁。全校分为职工、小学、保育三部,后来又办了中学。这群孩子在学校免费接受教育,高中毕业之后大多被当时的陆军和空军部队吸收。

宋美龄采纳西式教学方法,根据“手脑并用,自力更生”的办学方针,在孝陵卫、小卫街一带,办起了遗族学校实验农场,在学校附近四方城,办了个实验牧场,又在中山门内兴办实验园艺场,让各科系的学生边学习边劳动。

遗族学校投入使用的同时,在校园北侧建起一座占地40多亩的校办奶牛场即卫岗奶牛场,宋美龄担任校董事长。优质的牧牛和牛奶是遗族学校的一大特色。宋美龄从美国和加拿大引进30多头黑白花纯种奶牛,生产出号称当时中国最好的牛奶。学校规定学生每天上午第二节课之后,必须饮一磅牛奶,可以说他们是喝着地道的鲜牛奶长大的。遗族学校喝牛奶的风气,还影响了南京城里的众多富裕之家,大家纷纷开始喝奶强身。

牛场精心的管理——宋美龄亲自呵护

据最早一代的卫岗员工九旬老人汤鹤松、曹金才介绍,宋美龄亲自参与了卫岗好如卖奶牛场的创建和管理。作为全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由国民政府创办的奶牛场,宋美龄曾动用特权,保证遗族学校和牧场所需经费由徐州到连云港铁路运营利润支付,由当时交通局局长钱大钧签字然后送到遗族学校。在牧场规划友逗阶段,她亲自参与四号牛舍的设计;在水源无法解决时,她建议使用地下水,建成一座高50米负地下100米的供水铁塔。

宋美龄青少年时期生活在美国,这样的经历使她更多接受了西方的理念并用在牧场管理上。30年代,宋美龄曾聘请美国人宋宝卢担当任顾问长达七年之久,后奶牛由南京迁往成都时又聘请一名加拿大专家担当任顾问,同时安排自己的中文秘书钱用和长年负责生产管理。

30年代初期,宋美龄每月都要到牛舍去巡视,从遗族学校到牧场有一条400多米长的小路无法行车,她就坚持步行。当时奶牛一天要洗两次澡,每天量一次体温,每头牛反刍的次数要做记录,以观察奶牛的健康状况。饲料除了粗细搭配,还要把黄豆磨成浆混入其中。加上荷兰黑白花、英国囚赛黄奶牛的品质优良,高产奶牛单产竟达到50kg左右,这些都与宋美龄的严格要求有关。有一次,有位挤奶工患砂眼,宋美龄怕传染给奶牛,便让自己的私人医生每天为这位员工清洗眼睛长达半年直到痊愈。

期间传闻说,宋美龄住在南京小红山官邸时,为保持皮肤细腻滑嫩,经常用牛奶洗澡。据蒋宋身边的工作人员侯鸣皋曾著书回忆证实,当时,每橡老天送到官邸的牛奶只有10磅左右,根本不够洗澡。

牛场几经波折的迁移——宋美龄“无微不至”

1937年11月份,南京即将落入日本军队虎口,危急关头,宋美龄决定实施一项庞大的搬迁计划,把奶牛运往重庆后方。在她直接安排下由钱用和秘书等人组成管理组,由当时的牧场场长王育民组成饲喂组,11月下旬,这支特殊的队伍由浦口乘火车前往徐州。一路上,50多头奶牛被装在6节火车皮里,喝不上水,吃得也很差,体质明显下降,在经郑州到达长沙时,有10头患上炭疽病死亡。宋美龄在得知这一消息后,要求停止转移,就地建牛舍让奶牛养息。这一措施果然有效,在经过7、8两月高温后牛群的健康状况很快好转,不然后果将不堪设想。

1938年12月,卫岗奶牛经历了一年多的漂泊到达宜昌,在继续逆江而上时民生轮船公司的小火轮无法将牛群运达重庆,宋美龄得知后又找到英国商船“荆门”号托运。在牛群抵达重庆后因天气潮湿需要转到成都,在车辆匮乏的情况下,宋美龄动用军车把奶牛运到目的地。在抵达最后一站华西坝牧场时,宋美龄如释重负,特地赶到牧场看望了王育民、黄植诚、韩宝国等人和奶牛。当年随同奶牛“抗战”的曹金才谈起这件60多年前的往事唏嘘不已,他说没有宋美龄的努力,卫岗奶牛完成这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搬迁是不可能的。

从1938年底到1945年在重庆的6年,宋美龄与卫岗奶牛感情又添了一分,时常保持着零距离的接触,无论是在歌乐山、九龙坡、还是黄山、曾家崖等寓所,都配有专职的工人饲喂奶牛,牛舍由卫兵24小时全天候警卫,有时宋美龄散步来到牛舍,询问饲喂的情况,与工人热情打招呼,完全没有“第一夫人”的架子。有一次,重庆遭日军飞机轰炸,牛舍的顶棚都被炸飞,所幸的是奶牛安然无恙,次日,宋美龄即决定把奶牛送往成都的郊区以防不测。

抗战胜利后,宋美龄又多次来到遗族学校和卫岗奶牛场,研究恢复工作。1946年国民政府还都南京,由于奶牛全部迁送成都,宋美龄又积极争取联合国援助项目,一次性无偿拿到400多头奶牛,其中200头留在了遗族学校奶牛场,另200头运往天目山奶牛场,这样使卫岗奶牛场迅速走出战争的创伤,恢复了生产和市场的供应。

新中国成立后,遗族学校实验牧场及所属6家牧牛场被接管,合并组成国有的“南京奶牛场”。历经艰难曲折,卫岗的事业生生不息,一代一代奶牛留下了独特的体型,这样的过程也折射出宋美龄平等看待生命的态度。直到今天,在奶业集团拥有2500头奶牛的汤泉牧场,仍能看到上世纪40年代卫岗奶牛的后代。一斑窥豹,宋美龄作为卫岗乳业奠基人,对奶牛的爱心怎能不让人感慨万千!

孝陵卫和明孝陵有什么联系?

孝陵卫简单的说就是明孝陵的守卫

是纤宽守护的明孝陵的“军营”,也是毁吵亮原来明孝陵正门的附近。

现在地名还在,守卫碰兄已经没了

百科达人为你提供孝陵卫本是一支军队,如何变成地名的呢?和孝陵卫是景区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本文地址:http://www.786o.com/baike/138.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